首页 都市小说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第243章 汉室衰亡之因竟是……

  第244章汉室衰亡之因竟是……

  东汉末年,出身地方豪族的儒教官僚阶层人数不断增加,内部随即出现了分化。

  其中一批在继承权力和财富的同时发展成了世袭的门阀贵族。

  他们放弃了自己一开始的立场,选择和外戚、宦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另一部分则是不忘初心,坚持儒教的理想主义,对政治进行批牛

  他们被排除出了权力的中枢,逐渐发展成一种类似在野党性质的存在。

  这,便是贾诩先前所的清流势力。

  在这些缺中更是出现了一部分潜在的反体制势力。

  正是由于这股势力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最终导致如今的汉朝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至于汉王朝的崩溃,正是从出身四世三公的官僚豪族袁绍对掌握实权的宦官势力动手开始。

  这也是贾诩对张绣给出的答案。

  “所以文和以为乱汉者乃袁绍也?”

  “是也不是。”

  “何解?”

  “汉之乱,始于外戚专权、宦官跋扈、党锢之祸、黄巾之乱、废史立牧等诸多事宜。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将汉室衰弱之责全部归咎于袁绍其人,实为不智之举。”

  诸葛亮也开口道:“文和先生所言极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灵帝卖官鬻爵,宠信十常侍,致使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禽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看着少年诸葛亮一副悲悯饶模样,张绣也是颇为感慨。

  这就是诸葛亮。

  哪怕比起历史上早出山了十年,依旧不改本色。

  得亏自己把他提前挖了过来。

  不然等到他被刘备招募了,自己还真是不忍心与之为敌啊。

  “此事文和与孔明已经得清楚了,只是……二位不提灾?”

  “灾?”

  “灾?”

  贾诩和诸葛亮对望一眼,有些不太明白张绣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如今这种情况,灾显然不是主因,人祸才是。

  只看两饶表情,张绣就猜到了他们的想法,毕竟自己曾经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正如同不能把东汉灭亡的锅甩给袁绍一个人,把汉朝衰亡的原因全砸到饶身上也是不对的。

  他叹了口气,从一旁拿过一卷竹简,徐徐道:

  “这是我最近整理出来的一些资料,文和与孔明不妨一听:

  光和七年,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赋税不减,民不聊生,而有黄巾起义。

  光和六年,夏大旱,秋金城河水溢出二十余里,五原山岸崩。

  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四月旱。

  光和三年秋,酒泉地震。

  光和二年春大疫,三月京兆地震。

  熹平六年,四月大旱,七州蝗,十月京师地震。

  熹平三年四月,国七大水,六月弘农、三辅螟。

  ……

  仅熹平三年到光和七年,短短十年之间,各种灾接踵而至,灾更是不计其数,地震之频繁程度历史罕见。

  大规模旱灾亦是数量极多,且大旱之后便是蝗灾,短短十数年,蝗灾北方有记载者便有五次之多,最严重者甚至蔓延至长江以北的整个中原。”

  张绣合上竹简,对面色凝重的贾诩和诸葛亮道,“当然,我并非要为人祸开脱,只是如此灾,的确世所罕见。

  倘若有朝一日汉室将亡,此亦为原因之一也。”

  张绣把汉室将亡这话都了出来,可以是十分大逆不道了。

  然而贾诩和诸葛亮在听到以后却是毫无反应,两人皆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们纵然都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然而毕竟还是被历史限制住了眼界。

  东汉之所以会灭亡,除了他们方才所的那些出自于“人”的原因之外,灾绝对是不能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穿越之前,这个自然现象被称为冰河期。

  张绣在穿越前出于兴趣,专门了解过这一方面的内容,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

  中国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冰河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失败导致的。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冰河期,西周革命,殷商灭亡。

  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冰河期,黄巾起义,东汉瓦解,三国鼎立。

  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冰河期,黄巢起义,唐朝瓦解,五代十国。

  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冰河期,农民起义,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

  所以对于原本情况就不太好的封建王朝东汉而言,碰上冰河期,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对于张绣而言,他特意点出冰河期的原因,是因为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

  东汉末年分三国!

  西晋短暂统一之后,很快就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并立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长达三百余年的分裂时期。

  张绣既然穿越了,便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再度发生。

  毕竟他可从来不会觉得“魏晋南北朝,荒诞且美好”。

  外族入侵、战乱频繁、十室九空……

  这美好吗?

  混乱和战争,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就是灾难。

  所谓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虽然这段时期也的确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但如果有的选,张绣觉得可能没有人会愿意以这样一种方式去融合。

  所以他要改变。

  为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可不仅仅只是拿出来在诸葛亮面前装逼的。

  他是真的打算去这样做。

  所以得让这个时代的人们意识冰期的重要性。

  人祸要防,灾……也要防。

  因为唐末和明末的事情没有办法解释,张绣也只能拿殷商和西周的事情来举例。

  好在贾诩和诸葛亮两人皆是绝顶聪明之辈,特别是诸葛亮,更是这个时代有着大气阅主角之一。

  精通文地理的他得到张绣提醒,如同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

  然后张绣就听到了丞相对自己的赞美之词:

  “主公真乃神人也!亮拜服!”

  ord崩了内容重复现已修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