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黄山云隐录

第一百五十二章 道德理想化为政治手段

黄山云隐录 天涯逢缘 2815 2024-12-20 02:37

  首当其冲的便是年逾花甲的敬武公主。

  因之前与丁、傅两家族关系密切,以及对王莽政权的不满。

  而她之所以被牵连进吕宽案,竟是因她亡夫前妻之子薛况,与吕宽之间的朋友关系。

  王莽最终以这样的理由让她饮下毒酒,被迫走上了绝路。

  同样,王族内,梁王刘立因与卫氏家族过从甚密,也受到了吕宽案的波及,

  被废为庶人,失去了所有的尊荣与权力后,最终也选择了自我了断。

  王氏家族内部也同样未能幸免,王莽叔叔红阳侯王立,和堂兄弟平阿侯王仁。

  两人虽远在长安之外,却因常与王宇书信往来,被牵连进案,最后也被王莽迫令自杀。

  对自己的亲戚毫不手软,成了王莽仿效周公“诛管蔡”的拿手好戏。

  在大臣之中,王莽更是新账旧账一起清算。

  泛乡侯何武,因在哀帝时期未助王莽求官而遭殃。

  乐昌侯王安的父亲王商,因在成帝时期与王莽不和而受牵连。

  边境名将辛庆忌的三个儿子因不肯依附甄丰、甄邯而遭难。

  名臣鲍宣因与辛氏兄弟有过交往也未能幸免。

  这些原本在朝中显赫一时的人物,都因吕宽案而牵连致死。

  这场案子持续了长达一年多时间,期间死伤达官显贵无数,总数竟达百余人之多。

  王莽之所以能借吕宽案的机会,将诸多异己一网打尽,

  其根本原因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儒家所倡导的“为人后”之大义。

  这为王莽的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加之平帝被过继为汉成帝的“子嗣”。

  王氏作为汉成帝的母族,在政治地位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由此,王莽执政的正当性在儒家伦理的庇护下变得无懈可击。

  任何要反对王莽,都会被视为对儒家大义的背离。

  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异端,更在道德上构成了重大罪责。

  这种舆论环境使得王莽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击异己。

  甚至对于亲生儿子也绝不手软,一旦触犯其政治利益,同样会受到严厉惩处。

  随着吕宽案的逐步深入,王莽的政治意图逐渐浮出水面。

  朝廷内外的臣僚们开始领悟到这场风波并非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王莽精心策划的一场针对汉朝上层社会的“整风”运动。

  借此机会清除政治上的障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更是逐渐意识到,王莽所捍卫的并不仅仅是权力本身,更看重的是权力的“合法性”。

  而这种合法性来源于儒家伦理的支撑。

  这一转变标志着儒家伦理已经从一种纯粹的道德理想转变为政治现实。

  通过国家意志的推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政治行为。

  果不其然,吕宽案的风波刚刚平息,王莽便迅速行动,召集了公卿、将军、侍中等一众朝廷重臣,

  在未央宫举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集会。

  集会主题异常明确,那就是由精通礼仪的少府宗伯凤,为在座的臣僚们深入解读“为人后”之义的内涵与外延。

  这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政治课”,更是王莽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政权、推行儒家伦理的重要步骤。

  在座的大臣之中,有两位身份特殊的远房兄弟格外引人注目。

  一位是秺侯金当,他身为汉武帝时期名臣金日磾次子之孙,原本在家族中地位显赫。

  然而,因长子一脉无嗣,导致秺侯爵位被取消,这一直是金当心中的痛。

  直到王莽掌权,才得以重新继承这一荣耀的爵位。

  另一位则是京兆尹、都成侯金钦,

  同样出身于名门望族,作为金日磾弟弟金伦的后代,原本也拥有着尊贵的身份。

  然而,与金当类似的命运使得他的爵位一度被剥夺。

  幸运的是,在家族内部和王莽的共同努力下,金钦最终得以恢复了都成侯的爵位。

  在这场政治课上,金当与金钦的经历成为了王莽宣扬“为人后”儒家大义的有力例证。

  他们虽然并非从直系父亲那里继承爵位,

  但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人后”所蕴含的责任与义务。

  王莽借此机会向天下昭示了他对儒家伦理的坚定信仰,以及他期望臣僚们能够恪守这一大义的决心。

  简而言之,金当与金钦所继承的爵位虽然并非来自直系血亲,但却因此成为了王莽推行儒家政治理想的得力助手。

  通过他们的经历,王莽向朝廷内外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那就是我王莽的统治下,恪守儒家大义将成为每一个臣僚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

  然而,在少府宗伯凤的讲解声中,身兼京兆尹与皇帝伴读要职的,金钦,却突然跳了出来,打破了大殿内的沉静。

  金钦自认为地位显赫,言语中带着一丝不以为然的傲气,高声说道:

  “宗伯凤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在下却有些许不同看法。”

  声音在殿堂内回荡,立刻引得众人侧目而视。

  金钦不顾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

  “金当所承之爵位,虽源自其祖父的长兄,但若追根溯源,那可是其曾祖父之荣耀。

  如此看来,这并不能算作真正的‘为人后’。”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另一个响亮的声音突然响起,如同春雷般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只见甄邯紧锁眉头,目光如炬地盯着金钦,毫不客气地指出:“金钦大人,你此言差矣!”

  深吸一口气后,语言犀利地批评道:

  “你在此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教唆金当为亲生父祖立庙,却置礼仪上的祖先于不顾。

  这岂不是你自己也心生此念,想为亲生父亲立庙,从而挑战我朝的公序良俗吗?”

  甄邯的斥责如同雷霆一般,让金钦哑口无言。

  更是连用一串犀利的形容词,将金钦的言行定性为乱国、诬祖、大不敬之罪。

  这番慷慨陈词,在场的大臣们无不为之动容,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甄邯越说越激动,继续指责道:

  “金钦,你身为朝廷重臣,理应恪守儒家大义,维护朝纲稳定。

  可今日之言行,却是在扰乱人心,开启祸乱之源!”

  说到最后,几乎是怒吼出声,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此刻的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大臣都低头不语。

  王莽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却暗自满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