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熊孩子朱雄英,在朱元璋头上蹦迪

第12章 早朝

  朱雄英回到自己的偏殿。

  通过刚刚和中朱的嘴炮,又成功获得两点积分。

  现在他的系统积分已然来到了十点。

  他可以拿着这十积分换上一台华为顶尖科技的代表三折屏手机,然而再顶尖的科技在这个没有信号和网络的时代,都是一块废铁。他也可以选择拿十积分换上五张我家鸽鸽的专辑。

  以证自己真爱粉之身份!

  或者是攒着,看看能不能一个星期内攒到一百积分,拿下那把M4A1步枪!

  亦或者。

  点刷新。

  赌一把,看看下一批的系统商品里有没有自己要的药品。

  朱雄英闭着眼睛思考。

  相较于马皇后这个很像自己姥姥的奶奶,或许说起来比较拗口,但是他确实对这个马皇后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或许在二十一世纪,自己和姥姥,真的是朱雄英和马皇后的转世呢。

  朱雄英选择将积分留下。

  毕竟现在还有些许时间,白糖已经做出来了,下一步就是把白糖换成钱买药材。

  如果药没有起作用的话,那就只能靠着自己手里的积分梭哈了。

  打定主意后。

  朱雄英倒头就睡。

  清晨,卯时。

  天还未亮,各路大臣已经在奉天殿候着了。

  吕本等一些老毕登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

  他们绝对没按好屁。

  “上——朝——”

  随着大太监公鸭嗓子一吼。

  众大臣以官职高低排着队进了奉天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即便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皇帝。

  朱元璋还是不太习惯被人叫万岁的感觉,总觉得有一种形式主义的虚无感。

  这就是朱元璋比起其他千古一帝强的地方,那些千古一帝,无论是祖龙嬴政,还是二凤李世民,或是三猪刘彻,都是名垂千古的帝王,可是他们全都陷入了修仙求长生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里。

  只有朱元璋,连‘万岁’这个词都觉得不好听。

  曾经还下令让人给改了,改成“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这呼吁帝王有道,祝愿天下太平,以示君臣至诚的话。

  可是一上朝后。

  文武大臣喊起来时,整个奉天殿乌央乌央的。

  这玩意也忒难念整齐了!

  用了七个月。

  实在受不了这个乱劲,又改了回去。

  大太监王振往前一步。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

  一位江南一派的大臣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奏来。”

  那位大臣先是看了一眼站在前方偏处的太子。

  便开口说道。

  “臣,弹劾太子!”

  朱标脸色一黑。

  果然,还是躲不过去。

  朱标黑着脸看向这个,说起来还应该管对方叫一声堂哥的家伙。

  听着对方各种引经据典说一些云里雾里的话。

  其实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子不教父之过。

  朱雄英的错误,需要太子朱标承担。

  就这么看着哪位大臣明面弹劾自己的儿子,实则弹劾自己孙子的发言。

  朱元璋一句话也没有说。

  对方说完之后,朱元璋用眼神示意朱标自己处理。

  朱标叹了口气。

  “魏公所言甚是,孤在昨日,已然严罚雄英。雄英之错,确实是孤这个做父亲之责。孤会反省,也会加强对雄英的教导。”

  朱标说话极为客气。

  可这个姓魏的却没有放过朱标的打算。

  “太子殿下,请勿怪罪微臣多言。皇家事就是国事!以皇长孙朱雄英这般行事风格,虽说尚且年幼,可却也彰显出行事乖张,不尊师重道的性格来,还请太子殿下定要严加管教我大明朝的第三代啊。”

  朱标有些生气了。

  他目光盯上对方。

  还拿什么皇家事就是国事来堵自己的嘴,说白了你不就是在掺和老子的家事呢。

  “魏公,孤已经说了,会加强对雄英的教导。你还要孤如何管教雄英?”

  这位姓魏的大臣也意识到太子已经有所不满。

  他额头冒出一颗冷汗。

  显然他也是被推出来的,不然也不能这么连续的去触太子霉头。

  “微臣斗胆!还请太子殿下拿出一个章程来。”

  朱标是真气了。

  都说朱标好脾气,是位贤君。

  可是洪武四大案三个都是朱标办的,哪一个不是滚滚人头落地。当然了,现在这个时间点只发生了空印案和胡惟庸案。

  “不知,魏公可有什么提议?”

  他说的反话。

  可是这个姓魏的好像没听明白似的。

  竟然从袖口里还真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上面是他们江南一派连夜写的,用来限制朱雄英发展的条件,当然了,在明面上自然还是说为了朱雄英这个皇长孙好。

  拿出来后,他就要念。

  许久没有开口的朱元璋,此时终于开口了。

  “行了,莫要再闹。”

  六个字。

  这位姓魏的从袖口中已经掏出的纸张,却怎么也念不出来了。

  坐在上面的人是谁?

  那可是洪武大帝!

  他一开口,这件事就直接定性了下来,就是无事发生。方才这位姓魏的把嘴皮子都快磨干说的所有话,六个字就全盘否定了。

  并且没有人敢再提。

  朱元璋看向其他人。

  “还有什么事情吗?”

  几个官员见以吕本为首的大臣们哑火不敢再战。

  他们才上前说起正事。

  礼部上前,说五皇子朱橚和宋国公冯胜之女冯氏大婚在即,需要一百三十两万白银,要问户部要钱。

  五皇子大婚所需要的花费已经算是非常少了。

  之前太子朱标和常遇春之女常氏结婚时,花了四百三十四万两,是整个大明朝将近两年的白银税收。虽然仅仅是白银的税收那也是相当奢靡了。

  皇室成员的婚礼费用包括了各种珍贵的礼品和装饰,如金约领、金簪、金珥、金钏、金衣钮、银衣钮、貂皮、狐皮、水獭皮等各种东西。如果没有府邸的话,还要建设府邸。

  朱元璋点了点头。

  他和马皇后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都已经结婚了。

  就差这个成天研究花花草草的五子朱橚还单着。

  其实朱橚和冯氏的婚约早就定了下来,可苦于朝廷没钱,就一直拖着,去年就说了今年一定要办,也不能再拖了。

  这边要钱的话刚说完。

  户部那边也出来人了。

  说黄河水泛滥,河南与山东部分地区被洪水淹没。

  浸没良田千顷,不仅需要户部拨款救灾,还要征徭役修河坝。

  总之就是总结成两个字:没钱。

  朱元璋一个头两个大。

  如果说朝廷上有什么事儿的话。

  那就是一个事。

  钱的事。

  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才明白,当老百姓时干啥都得要钱,当上皇帝后一样干啥都得要钱。

  朱元璋询问:“今年的税收如何?”

  户部尚书:“微臣已经算过,如果不办五皇子的婚礼,不论灾后重建河堤房屋的话,还有十万银的缺口。”

  这话说的很明白。

  如果你让我挤一挤,最多也就把这个十万两的缺口给你补上。

  但是朱橚的一百三十万两的大婚那就别想了。

  朱元璋揉了揉眉峰。

  “可还能拿出一百万两?”

  户部尚书:“不能。”

  朱元璋看着他:“八十万两?”

  户部尚书:“不能。”

  朱元璋:“五十万两!不可再少了。”

  户部尚书:“不能。”

  朱元璋:“大胆!!!”

  户部尚书:“陛下,您就是罢老臣的官,老臣也拿不出钱来。”

  朱元璋又开始头疼。

  为什么这一年年的税收不见涨,但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

  这朝廷的口袋子是越来越紧了。

  此时朝堂上礼部和户部之间已经互相骂了起来,一个要钱,一个不给。

  礼部说什么皇子大婚此乃国事。

  户部也丝毫不在怕的,他们被骂已经被骂出经验来了,各种回击。

  双方对轰。

  朱元璋生气的叹了口气。

  “退朝!”

  大太监王振一声高呵:“退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