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重回1983:我的文艺时代

第二十六章:终于混上了热搜

  心不在焉的与庄齐平在小食堂打了顿牙祭后,陈长贵沉着脸回到宿舍,满面的愁容立马就被迎面蹒跚跑来的小八打破了。

  这小家伙是真可爱,也真聪明,对陈长贵这个把它从死亡边缘救回来的救命恩人特别亲热,只要他一喊“小八”,小家伙立马就会丢开其他人,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卖萌撒娇,这种特有的待遇让其他舍友纷纷妒忌难平。

  今天也是如此,陈长贵一走进宿舍,小八就摇晃着扑了上来,小尾巴摆的飞快,立马赶走了陈长贵的一大半烦恼,他一把抱起趴在他脚面上“嘤嘤”叫唤的小八,揉了揉它的小肚皮,“小八,你中午吃啥了啊?”

  “嗷呜,嗷呜!”

  “哈哈…”

  “中午我给他留了几块红烧肉,这小家伙开心的直叫唤!”

  林思贤在一旁笑着说道,“老六你中午去哪了,刚刚还有个戴眼镜的大三学长带着两个同学来找你!”

  “刚刚遇到庄师兄,跟着他蹭了一顿!”

  戴眼镜的学长,难不成是三个诗人又来找他了,也是来约稿的?他摸了摸小八的小脑袋,皱了皱眉头问了一句,

  “大三学长,不是大四吗?”

  老四刘海涛在一旁补充道:

  “大三英语系,长的一脸老相,姓于,说是你的知音诗友,表情有点猥琐!”

  “哦,是他呀!”

  陈长贵立马就知道了来人是谁,“华夏合伙人”于敏洪嘛,这家伙难不成把其他两人也带来了?有点意思!

  他把舔着自己手心的小八放下,看着它摆动着胖乎乎身子,“嗷呜嗷呜”的跟着自己左右跑动,

  “呵呵…小八去你五哥那儿,他们来找我有什么事?”

  “能有什么事!”

  施从文拿着手中的《京大校刊》挥了挥,“老六你现在可是京大头号红人,扁担陈的名号大大的有名!”

  “可不是吗,刚刚我们去食堂吃饭还有人指着我们议论呢!”

  “这才一个上午,估摸着过几天更热闹!”

  老二周厚德跟着起哄道:

  “一诗成名啊,老六,下个星期社团招新,你这个京大头号诗人给我走走后门呗,让我也进文学社混个诗人当当!”

  奶奶个腿的头号诗人!陈长贵苦笑了一声,

  “哼哼…别指望了,我在文学社能不能混到下个星期都不好说!”

  “啊,难不成文学社里还有人要找你麻烦?不能吧!”

  “唉,一言难尽啊!”

  施从文一把抱起在地下打滚卖萌的小八,抚摸着它的后背,瞥了陈长贵一眼,

  “你们听他胡扯,我姐她们都说了,她们中文系和文学社对老六可是青睐有加、求贤若渴,听说都准备帮他转系了,他的大名排在《未名湖》约稿名单上的第一位!”

  嘿,施老五的消息还真灵通,陈长贵看了看几个舍友,心里那叫一个有苦说不出啊,

  “你们不明白,我是真后悔写了这首《以梦为马》,诗人这玩意儿真特么是不好做!”

  “呵呵…”

  林思贤鄙视的看了看哀声叹气的陈长贵,笑着说道,“老六,差不多得了,还不够你显摆得瑟的啊,装的还挺像!”

  宿舍其他几人也跟着对他横加鄙夷,

  “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太能装、太不要脸了!”

  “相当不要脸,话说老六你现在成名了,是不是该请客啊?”

  陈长贵一屁股躺倒在床上,随口接话道:

  “行啊,稿费十元,你们说怎么请吧!”

  “啊,才十块?”

  “不是吧,这么牛逼的诗就给十块钱?”

  陈长贵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回答道:

  “嗯,就十块!这是文学社的内部最高待遇!”

  “真就这么一点,《未名湖》也太抠门了吧?”

  “的确是有点少啊,听说《故事会》一篇稿件都有几十上百块!”

  “你们也太市侩了,这是诗歌,别拿金钱来玷污它!”

  “老二说的对,谈钱太庸俗,《以梦为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啧啧…老六,看看,老二、老三这俩货可是你的头号崇拜者!”

  “嗷呜,嗷呜!”

  “哈哈…小八是你的头号狗腿子!”

  …

  128众人的议论更像年轻人之间的嬉笑八卦,可《以梦为马》是真火了!

  这首诗原本就在京大流传了一段时间,在《未名湖》和《京大校刊》上一发表,当天就在京大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以梦为马》几乎征服了所有阅读者,包括老师群体,当天的校园广播数次朗诵了这首诗歌,播音员甚至被诗中的激情和赤诚感染的声音哽咽。

  作者“扁担陈”也随之在京大成名了,尤其是《校刊》首页的那幅照片配上诗歌,反差感极大却又十分和谐,让人掩嘴欢笑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异样的视觉冲击,“扁担陈”的轶事随着《以梦为马》传遍了全校。

  这个年代的头条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广的传播广度,但小范围的热度却丝毫不差,陈长贵两辈子头一次混上了热搜,以一个大一新生和天才诗人的身份在京大名声鹊起。

  不仅在京大,《未名湖》的发行范围是全京城,尤其在首都各大高校中,这首《以梦为马》着实戳穿了年轻学子们蓬勃的心灵,热血和激情如喷发的火山一样被点燃了。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举,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华夏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

  《以梦为马》的激荡和赤诚引得无数文学青年为之倾倒,诗歌的诵读声开始响遍整个京城,赞誉声更是不绝于耳,

  “这是年轻一代内心深处的呐喊,是热血和赤子的咆哮,是时代和希望的钟声…”

  “《以梦为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诗意时代…”

  “朋友们,我们很幸运,身处一个梦幻的时代,拥有一份光荣的责任,还有一首像太阳一样燃烧的诗!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以梦为马》在京城诗坛如期的爆火,让陈长贵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华夏文坛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文坛新人不免遇到诗火人不火的遭遇,鸡蛋好吃,但大多数人并不在乎一只刚出栏的小鸡长的像什么样。

  可陈长贵这个普通中带着土气的名字,依然给许多人留下了最初的印象,最起码也混了个耳熟,不过此时谁也臆想不到这会是一个传奇的开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