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始皇帝

第294章大决战(求订阅)

始皇帝 迦太基的失落 5359 2024-12-22 07:41

  第295章大决战

  在离开咸阳前,秦王政留给他三个锦囊。

  到了代郡后,三个锦囊可依次打开。

  锦囊,谈不上妙计,却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到了代郡后,李信打开第一个锦囊,锦囊中有着纸条。

  上面写着:“可谣传秦军已经攻克邯郸,李牧已经投降。若是赵国官吏不辟谣,代郡的民众半信半疑。可若是赵国的官吏辟谣,代郡的民众会坚信邯郸已经沦陷。”

  果然,随着谣言的发酵,尤其是赵国官吏的辟谣,代郡沦陷的速度在加快。

  只是短短十几,就是攻克了代郡。

  可谓是望风而降。

  随后,李信带着忐忑和喜悦。

  打开第二个锦囊。

  上面写到:“杀死代郡的顶级权贵,焚烧债券,将其土地分给平民,可稳定代郡的局势。”

  打死地主,穷人不一定能变富。

  可打死地主,却是能减轻穷人负债,能让穷人不用还债了,可以喘一口气。

  很多穷人很是勤劳,也不傻,劳动积极,可还是经常受穷受饿,欠债众多。

  这是因为上层贵族,不允许底层的民众变得富裕,当底层的民众刚刚有了多余的钱财的时刻,就是变着法子的剥削走他们的财产,让他们陷入赤贫当中,甚至是负债阶段。

  这叫鼓励消费。

  只有穷人众多,才能显示出贵饶尊贵。

  只有让穷人陷入负债当中,穷人才有奋斗动力。

  在代郡当中,那些占据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顶级贵族,却是占据代郡百分之一百五十的财富。

  那多出的百分之五十的财富,就是来自穷饶借条和负债。

  占据百分之九十的穷人,在负债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需要世世代代努力为贵人打工,不断偿还欠债的利息。

  即便李牧成为代郡太守,也无法改变这一牵

  毕竟李牧就是顶级贵族,总不能自己革自己的命。

  李牧不能,可秦军能。

  秦军是入侵者,是殖民者,不在乎弯弯道道,可以大胆的砸碎瓶瓶罐罐,因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心疼。

  然后,开始清洗代郡那百分之五的贵族阶层。

  这些贵族阶层,很多是品德高尚之辈,人品出众之辈,可秦军还是大胆的杀戮。

  犯罪了,不一定会死,只要有价值,还有可能活着。

  可若是该死,需要某些饶死稳定局势,震慑人心,那某些人必须要死。

  治国,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是选择立场。

  秦国想要在代郡站稳脚跟,是讨好那百分之五的贵族,还是讨好那百分之九十的底层民众。

  赵政的选择是,杀掉那百分之五的贵族,讨好那些百分之九十的底层民众。

  因为收买贵族的成本太高了,即便是给予爵位,官职等,他们也未必会忠心耿耿,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可给底层民众十亩地,每顿能吃上窝窝头,底层民众就是感激不已,就是忠心耿耿。

  既然如此,秦国果断站在那底层民众的立场上。

  然后在代郡,大开杀戒。

  杀死代郡的那些顶级贵族,有诸多的好处,第一个是杀死贵族,可让底层的赵国民众畏惧,降低统治成本;

  第二,杀死这些贵族,可以掠夺他们的耕地,分给底层的民众,获得民心。

  是大开杀戒,其实也没有杀多少。

  代郡人口稀少,人口也仅仅是五十万不到,顶级贵族也就两千多人。

  只要干掉这两千多人,秦国在代郡的根基,就能稳定下来。

  在李信出动兵马,斩杀了两千赵国贵族之后,又是拿出契约书,将贵族留下的各种借据,尽数搬出来,焚烧起来。

  宣布,底层民众的债务清零。

  立刻,无数的民众欢呼起来。

  债务消失了,民众不需要每年偿还利息了。

  从百分之五十的负资产,立刻变为零资产,这是好事情。

  很多赵人跪在高呼起来。

  李信又是宣布按户分田,每户分十亩地,给赵国的底层的民众,立刻民众跪下感谢着,此刻秦人不再是侵略者,而是亲爸爸。

  又是宣布着,有男丁加入秦军,可再度获得十亩地。

  立刻有无数的民众,加入秦军当中,对大秦变得忠心耿耿起来。

  很多代郡的民众摇身一变,从赵军变为秦军,还恪尽职守起来。

  接下来,李信可率秦军的主力南下,进攻赵国。

  至于赵国,想要收复代郡变得无比困难,代郡的民众会拼死的抵抗赵国的归来,因为若是赵国的耕地没有了,代郡的耕地会再次落在贵族手郑

  代郡的民众,就是这样没有底线。

  只要是耕地足够,就是果断的背叛赵国。

  ……

  此刻,李信打开第三个锦囊。

  锦囊当中写到:“四面皆是代人之歌,攻心之战,以破赵军。”

  下面又是写着具体的策略,写着对赵饶许诺。

  李信看着这些,顿时眼睛明亮起来。

  五万的秦军攻占代郡,固然是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更多是攻心战术。

  这一次对决李牧,也是兵征为辅,攻心为主。

  对付李牧这样的白起,与他比拼兵法,这是最大的错误。

  而是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秦军在整顿兵马,只是留下一万多的秦军,再加原有部队,守卫代郡。

  然后,四万多的秦军一分为二,五千的骑兵直接向邯郸而去,去恐吓某些人了,这些骑兵不需要打下邯郸城,只需要在邯郸城附近绕几圈,点几把火,就足以动摇赵国的民心。

  至于三万五千的骑兵,却是南下而去番吾,围猎李牧。

  这一战,定要击溃李牧之主力,平定赵国。

  轰隆隆!

  随着秦国骑兵南下,秦国攻占代郡的消息,也在快速的传递。

  在番吾城当外,王翦收到了情报,不由的大笑起来,“好好,时机到了。代郡已经丢失了,李牧的家都是丢了,代郡士兵还有多少战斗力。大王的算计,终究是成功了。”

  “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黏住李牧,防止李牧逃走;同时,要防止李牧狗急跳墙,鱼死网破!”

  看着地图上的标准,双方的兵力配置。

  哪怕是一向性格沉稳的王翦,也是脸上带着喜悦。

  在南线和北线,皆是陷入僵持的时刻,秦军迟迟无法打开局面。

  可随着李信出奇兵,占据代郡后,这样的僵持局面彻底被打破了。

  北方通往邯郸的门户,彻底被打开了。

  秦军可直接南下,攻击邯郸城,动摇赵国的根基;也可以南下进攻着李牧大军,可谓是进退自如。

  ……

  此刻,在番吾城当中,有三万赵军。

  在城外的高垒之上,修建赵军的营寨,这里有十万赵军。

  两处的秦军,相处制约,相互牵制,形成对峙的局势。

  这样的对峙局面持续了三个月。

  若是没有意外,对峙一年多时间,秦军也无法取得进展,那时秦军只能退去了。

  这也是李牧的计划,以防御代替进攻。

  在防御当中,消耗秦军的粮草,消耗秦军的主力,直到秦军坚持不下去,最后退去。

  而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线漫长,这样导致粮食的损耗巨大;反而赵军的粮草,只需要就近补给,粮食运输距离较短,反而运输压力很。

  若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军露出大的破绽,甚至可以反击一把,咬下秦军的几块肉。

  这样的局面很好,可直到不久前,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秦军攻占了代郡。

  李牧听后,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可稍后看着地图,却是沉默了。

  此刻,他陷入困境当中,此刻他只有俩个选择,一个是退回邯郸,一个是继续僵持。

  若是退回邯郸,不撤兵带来的士气大跌,足以让赵军陷入崩溃当郑

  到了那时秦军骑兵追击而来,就足以让赵军全军覆灭。

  可若是继续僵持下去,会陷入会陷入南北夹击击当中,最后全军覆灭。

  退并不可行,死路一条。

  僵持也不可以,也是死路一条。

  回想这些,李牧闪过绝望之色

  秦军并不好打。

  在前面的几场战斗当中,他固然占据了一些优势,固然占据上风,自身损耗也不。

  这样的战斗在继续几场,赵军也是吃不消。

  “传,司马尚!”

  李牧道。

  顷刻后,司马尚出现了,上前道:“将军发生什么事情?”

  李牧道:“李信从上郡出发,进入黄土高原,绕过草原,兜了一个圈子,然后杀到代郡,只是很短的时间就是占据代郡。局势对我等而言,极端不利。我麾下的将士,多数为代郡的边军!”

  司马尚听着,哑口无言。

  许久后,没有出话来。

  然后看着地图,呆呆的发愣着,道:“将军,我等该如何?我们的家丢了!”

  李牧道:“你接下来,秦军会如何?”

  司马尚道:“秦军可以进攻番吾,消灭赵军主力,也可以南下进攻邯郸,我们没有退路了!”

  李牧叹息道:“只能赌一把了!”

  不久之后,一只赵军出击而去,攻击着秦军。

  可王翦却是守护的滴水不漏,赵军无奈的退去。

  双方又是交锋无数次,可依旧无法击退秦军。

  在这个过程,李牧多次露出破绽,想要引诱秦军进攻,可王翦却是稳健如老狗,始终坚守着不出去。

  到了现在,能拖死敌人,为何要血拼。

  能稳健就稳健,能不冒险就不冒险。

  这样固然有些苟,胜利的不光彩,可胜利就可以了,何必追求所谓的华美。

  王翦有自知之明,他不是白起那类军事才,不是李牧那种战场嗅觉敏锐,能做到的只是稳健为主,不给敌人一丝破绽可言。

  双方就这样对峙着。

  直到半个月后,李信率领着三万五千的秦军,到了番吾城外,与王翦汇合在一起。

  “拜见将军!”

  李信上前道。

  在不久前,秦王传来旨意。

  这一场战斗,大军由王翦为主将,李信为副将。

  王翦也是客气道:“多亏了将军北线出击,攻占代郡,终于打开了局面!”

  两人彼此客气着,进入营帐当郑

  分宾主落座。

  李信道:“王老将军,现在优势在我,可李牧却是陷入困境当中,我军当主动出击!”

  王翦却摇头道:“不久前,大王传来书信。在书信中明确了,李牧是白起,若是论及用兵之狡诈,战机把握之精准,也唯有武安君白起可媲美。李牧很是能打,我们仅仅是有二十三大军,只有五万多骑兵;可李牧也是有二十万大军,还有三万多骑兵。”

  “我军占据优势,可优势并不明显!时机,还未到!”

  李信道:“何时时机到了!”

  王翦道:“想要击败李牧,唯有是他兵力的两倍之多。此刻,大王在后方紧急征召兵马,打算汇聚二十万大军到番吾城外。那时秦军五十万,李牧为二十万,以二大打一,我军必胜!”

  “这是大王的书信!”

  着,直接递过一个书信。

  李信翻阅着书信,书信当中正是秦王旨意。

  内容当中写到,秦王要亲临前线,更是要率领二十万大军支援前线。

  看着这些书信,李信也是沉默了。

  昔日长平之战的时刻,秦军动员六十万大军,至于后勤的民夫也有二十万之多;

  可这一次规模更为巨大,直接动员了七十万大军,后勤运输的民夫,达到五十万之多。

  这对秦国而言,几乎是举国之战。

  除了部分戍守部队还未动弹,还要防御楚国,魏国,韩国,齐国之外,秦国动员了所有可以动员的机动部队。

  秦国所有的底牌,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尽数押下去。

  论及规模之巨大,军队数量之庞大,民夫数量之多,运输距离之漫长,对秦国消耗在巨大,胜过了昔日的长平之战。

  ……

  “寡人要到前线!”

  宫殿当中,赵政开口道。

  “大王,你能不能不去!”

  王后芈倩担忧道。

  赵政道:“寡人必须要去。那些骄兵悍将,谁也不服气。只有我去了,能压住那些桀骜不驯的将军。”

  “这一战,寡人必须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