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都市报
第1264章 都市报
京城。
5月,进入初夏。
南巡讲话的影响似乎随着这天气的热浪一起不断提升,京城开公司的人越来越多,琢磨去深圳淘金的遍布大江南北,老百姓平时聊天的话题也多了“发财”“南下”“机遇”等字眼。
而就在数年前,“发财”还是挺见不得光的东西。
中午,陈奇不太愉快的回到家中,坐在沙发上闷闷的看报纸。龚雪问:“这是怎么了?”
“刚跟领导吵了一架。”
“啊?”
龚雪吓一跳:“你这么灵活的秉性,怎么还跟领导吵架了?”
“不吵不行啊,你看看这报纸!”
陈奇弹了弹手上的二流报纸,道:“洛杉矶暴动全世界都在关注,港台新闻都播疯了,在大陆只有三条简讯,还登在犄角旮旯的位置,眼神不好的还以为牛皮癣广告呢!”
龚雪一乐,劝慰道:“眼下中美关系要缓和,官方淡化洛杉矶事件是正常的。”
“我知道我知道!可这也太淡化了,二流报纸不报,地方报纸也不报,国内群众都不知道这回事,还搁哪儿美国梦呢。我一向主张在斗争中合作,所以我得表达我的意见。”
“那领导怎么说的?”
“领导理解我,但当下环境就这样,官方不能鲜明的表态。其实我也理解,可这种事上头一表态,下面就一刀切,说不报啥也不报,都怕担责任。
唉,我有报纸和电视台就好了!”
陈奇叹了口气,道:“不过我也争取来一点东西,可以在《北京人在纽约》里加入几个真实的骚乱镜头,否则就白费同志们的心了。”
江智强寄回来的录像带,他提供给了上级,可惜不让在大陆播放,只得给香港电视台。香港那边很轰动,有生之年在电视里看真实的打洋鬼子。
官方新闻和影视作品,性质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国家对日友好,实际抗日作品几十年没断过。还有对美国,大概在90年代末就不让拍抗美援朝了,那会要入世——后来又解禁了。
所以《北京人在纽约》现阶段可以搞,过几年也不一定了。
陈奇在家吃了顿午饭,没啥胃口对付对付,热水泡的剩饭,一块腐乳、一块臭豆腐,以及六必居的麻仁金丝。所谓麻仁金丝,就是苤蓝切丝腌制再拌点芝麻,取个好听的名。
跟高碎差不多。
他吃完在屋里转了转,忽道:“我还得去趟宣传部!”
“又吵架呀?”
“不不,我再催催我那报纸的事儿!”
…………
“咚咚咚!”
“请进!”
办公室里,领导一瞧他进来脑袋都疼,道:“小陈啊,你怎么又来了?上午都跟你说明白了,意见不是达成一致了么?”
“我不是为洛杉矶来的,我来问问报纸的事儿,几时能出结果啊?”
“报纸……”
领导顿了顿,道:“也罢,我跟你说说。”
陈奇一听连忙把门关好,坐下来一副乖乖听讲的样子。领导道:“我们主导的都是中央级核心党报,而你要搞什么都市报,不少同志持反对意见,认为你是瞎胡闹。
何况东方集团的业务太多了,又是文艺战线,又是科技战线,现在还要搞报纸?假以时日,你们自成一统了?”
“这话可不敢啊!您是了解我的,我一颗红心向太阳。”
陈奇忙表态。
东方集团是宣传部直属企业,根据法律规定,办一家报纸无任何问题——只是不能以集团的名义办报,要单独成立报社。
而就像领导所言,东方集团的盘子太大了,大到有些人会自然而然的反对。
目前国内两种报纸,党报和晚报。
党报偏向严肃新闻,晚报贴近生活,风格较为轻松,深受老百姓喜欢。《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是四大晚报,发行量巨大,且广告收入非常可观。
而都市报是在晚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真正的市民生活报。
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全国各地,城市化发展加快,城市阶层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对信息接收的需求更大更丰富。
于是在1995年,诞生了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
此后如雨后春笋,全国开花。
“恕我直言,我觉得以后党报除了机关单位的硬性征订,普通群众会越来越不爱看。我们宣传东西,不光只对体制内的宣传,对群众宣传更重要。都市报是未来的趋势,可以迅速积累读者,方便输出内容,加强与群众联系。”
“同时也能探索报社自主经营的道路,我们不要一毛钱的拨款,全靠自己挣钱。”
“如果有些同志觉得集团业务太多……”
陈奇停顿片刻,道:“那我先表态,欢迎组织上委派领导管理,与别家单位合办也无所谓,我们不需要任何东西,只有一条:某些新闻经您同意后,报纸必须要登,不然就失去意义了。”
话说到这份上。
领导沉吟片刻,终于道:“好吧,你先写份筹备计划交上来。”
“感谢您支持!”
陈奇开心不已,本来想告辞了,犹豫一二忍不住道:“您……”
“嗯?”
领导一愣,道:“这不是你小子操心的事,做好你的工作。你面向的不是我,你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行了,你先忙去吧。”
他严肃沉稳,很少外露,此刻却也拍了拍陈奇的肩膀。
“诶,那我先出去了。”
陈奇离开了办公室,亦有些唏嘘。
…………
说起报纸,这才是陈奇的老本行。
上辈子就是干传媒出身,从纸媒转到网媒,后来自己创业,也曾快活过在娱乐圈七进七出,赔了钱咔嚓就劈过来了。
他手下有不少文字工作者,但有丰富媒体经验的只于佳佳一位。
他给“公关与广告服务部”打了个电话,道:“喂?于主任,有新的岗位需要你,你可能要在新的广阔天地为人民服务了……”
“你别放屁!你想把我调哪儿去?”于佳佳喊道。
陈奇把事情一说,道:“筹建报纸不是个短期活儿,你有充足的时间培养接班人……不要骂人,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
与此同时,美国大使馆。
芮效俭看着一份调查报告,是关于知识产权协议签署后,中国做出的一些应对措施收集。获悉这些信息并不困难,历史上更机密的信息都泄露过,比如台海危机。
“果然是他!”
“中国此番应对迅速且精准,我们的计算机产品即便进来,怕是也要面临不小的挑战。”
“转给华盛顿吧!”
(冇了……
秋天了,东北还是很热,今年热的特别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