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季汉楚歌

第228章 战场升级,刘标亲赴仓亭津(国庆第一天,求月票)

季汉楚歌 神纹本神 7113 2024-12-20 03:27

  如果可以不用支持袁尚,郭图也不想支持一个横看竖看对自己不顺眼的袁尚。

  奈何。

  袁谭投了!

  郭图都跑来帮袁谭了,袁谭投了!

  不支持袁尚,难道支持袁熙?

  袁熙能配几把钥匙?

  最重要的是:郭图虽然支持袁谭当嗣子,但更支持袁绍上尊号。

  袁绍若是不能上尊号,谁当了嗣子都没用。

  眼下战局。

  郭图得以袁绍的根本利益为主。

  派人去邺城告诉袁绍河北上下都支持袁尚为嗣子,看似是嗣子之争,实则是告诉袁绍:

  别在邺城玩“双子夺嫡”的游戏了,邺城那三万步骑得动了。

  再不动。

  不仅青州是刘标的,冀州东部沿海也得被刘标抢占,甚至于刘标还能一路打去幽州。

  那对刘标而言,真就叫“衣锦还乡”了。

  刘标都可以直接跑到涿郡大呼:楼桑村,你们的王回来了!

  然后一大波楼桑村的刘姓后裔举旗响应。

  又是一大波涿郡的刘姓后裔举旗响应。

  然后一大波幽州的刘姓后裔举旗响应。

  甚至还有一大波自称“刘姓”故交举旗响应。

  对刘姓后裔和刘姓后裔的故交而言,刘姓为王,肯定是比袁姓为王的要强的。

  起码。

  刘姓为王,多多少少还能有点盼头。

  袁姓为王,那刘姓王侯们就没办法提“我爷爷当年怎么怎么”“我高祖当年怎么怎么”,吹牛都吹不起来了。

  郭图没有跟颜良解释太多。

  因袁绍要玩“二子夺嫡”,战事发展到现在,逐渐有些失控了。

  若不及时止损,不仅会让刘标在河北恣意妄为,还会影响河内的战事。

  袁尚在河内投入了八万步骑,若因刘标的原因而在此被曹操击败,那袁绍别说上尊号了。

  不抱头鼠窜都不错了。

  颜良见郭图神色凝重,也收起了惊讶。

  众军向北而行。

  竟与沮授袁熙在同一天抵达东武城!

  沮授和郭图四目相望,破天荒的没了以前相互间的轻蔑和敌视。

  作为河北大族又是当世罕见的俊彦,沮授其实是瞧不起郭图这种“趋炎附势”“巧言令色”的士人的。

  沮授觉得郭图就是个没德行的。

  同样。

  郭图觉得沮授是个“假正经”,好像不用沮授的德行标准来标榜就是恶人是小人似的。

  只是这以前有再多的偏见和傲慢,在此刻都暂时被各自按捺到了心底。

  在明断局势上,郭图和沮授已经想到了一处。

  “我已经派人去邺城,今后河北上下皆以尚公子为嗣子。”

  “沮监军,不论你我之间以前有多少的分歧,当务之急都是替明公守住河北,不可影响了河内的战事。”

  郭图言简意赅的表明了态度。

  至于袁绍那句“袁谭袁尚都输了,袁熙当嗣子”,郭图压根没当回事。

  为了不让袁尚当嗣子,就让袁尚在河内输给曹操?

  除非郭图疯了。

  或者郭图如许攸一样,家小被审配问罪了。

  否则。

  郭图是不可能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的。

  损人可以。

  必须利己啊!

  沮授虽然惊讶但也很快就调整了心绪,道:“郭监军,你我之间的分歧只是政见不同,属于私怨;私怨不能废了公事。”

  “眼下青州被袁谭送给了刘标,吕布又在平原国声势浩大,仅凭我手中的幽州一万步骑,是挡不住吕布的。”

  “我需要你和颜将军的协助。”

  沮授的姿态也没以前傲慢了,即便面对郭图言语之间也是温润。

  郭图点头:“论调兵遣将,我不如沮监军;之后战事,我会全力协助沮监军。”

  郭图这般说,等于是放弃了对黎阳兵马的指挥权。

  两个监军,在这一刻也达成了共识。

  只是惊呆了颜良和袁熙。

  尤其是袁熙,更是惊愕不已。

  郭图竟然向沮授低头了?

  这是我认识的郭图?

  袁熙终究只是个平庸的庶子,不仅没资格跟袁谭和袁尚争夺嗣子,这器量眼界也远不如二人。

  更看不懂郭图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向沮授低头。

  郭图和沮授也没在意袁熙的惊讶,亦或者两人自见面起就没将袁熙当回事了。

  最多当袁熙是个如颜良一般统兵的将领。

  仅此而已。

  沮授言简意赅又道:“平原国有刘标委派的两支兵马,一支由刘标的岳丈吕布统领,一支由昔日孙策的义弟周瑜统领。”

  “虽然两支兵马加起来都不足万人,但都是精兵悍将,应该是刘标专门走徐州和扬州两地挑选出来的。”

  “兵虽不多,但调遣颇有章法。”

  “不可小觑!”

  郭图也道:“我在仓亭津遇到了刘标的另一支兵马,领兵的是刘标视为三叔的张飞。”

  “几度交手,我不仅没能在张飞手中讨得便宜,还损失了不少的兵将。”

  郭图没有隐瞒跟张飞军争失利的事。

  这种时候,郭图也不担心沮授会冷嘲热讽。

  沮授和郭图相互间,又仔细问了对方战事的细节,彼此共享情报、印证猜测。

  最终。

  沮授得出了结论:“以此观之,刘标是将徐州、扬州和荆州的精兵都征调了。”

  “这意味着,刘标和曹操之间,已经暂时达成了攻守同盟。”

  “原本刘标和曹操用于相互间提防的兵马,都已经抽调。”

  “得立即给明公送信,刘标和曹操这次是奔着一战覆灭魏国来的!”

  跟沮授的情报一合计,郭图也是惊得不浅:“我本以为刘标和曹操相约同攻,这彼此接壤处也会部署大军相互提防。”

  “如今看来,是我小觑了刘标和曹操覆灭魏国的决心了。”

  “这二人定是想先灭魏国,再效仿楚汉之争,二分天下!”

  “若是细思,恐怕明公的二子夺嫡,也是刘标和曹操故意促成的。”

  “甚至于,许都的衣带诏风波,也极有可能是刘标和曹操故意演给明公看的。”

  郭图越想越是心惊。

  倘若真如猜测,刘标和曹操这次联手灭魏的决心,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沮授的脸色也变得十分凝重:“我亦有这般猜想。”

  “刘标此人,一向谋定而后动,不肯轻易介入纷争。”

  “平定江东和荆州时也是躲在背后用的阴谋诡计,先让孙权和刘表相争,再与曹操同分荆州。”

  “如今看来,刘标又是在故技重施。”

  “故意引起天子和曹操的争斗,实则是引明公入局,以达到联合曹操一同对付明公的目的。”

  “阴险狡诈如斯,是我平生仅见。”

  “幸好,现在觉察也不晚。”

  “如今东武城有近两万步骑,邺城还有三万步骑,足以对付刘标。”

  “郭监军,你我再联名向明公上书,向明公言明局势的危险。”

  “若败了,魏国也就不存了!”

  郭图点头:“就依沮监军之言!”

  ......

  平原城。

  吕布和周瑜合兵后,并未继续向东武城推进,也没继续向渤海推进,而是派遣大量的斥候打探邺城方向的情报。

  得知颜良郭图也去了东武城后,众将吏的神色也不由变得凝重。

  颜良郭图跟沮授袁熙合兵,其兵势就会变得更难对付。

  尤其是。

  还选择了东武城这个位置。

  若吕布不去打东武城直接去打渤海,就会被侵扰后方。

  若吕布去打东武城,且不说东武城有城池地利,邺城的袁绍也能及时派兵策应。

  等于是吕布在拿这几千兵马同时去跟袁绍五万步骑打,且吕布还是进攻方!

  不仅没有城池地利,还有粮道运输劣势。

  真要直愣愣的去打东武城,吕布就是在寻死。

  对此。

  周瑜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沮授和郭图都是善谋之人,两人都选择了东武城,这是不想我们再兵进渤海。”

  “如今大军在平原城,后勤的压力不小;魏军又多骑兵,若是战线拉得太长,极容易被侵扰粮道。”

  “我认为,可以暂时放弃平原国,将大军转移去仓亭津。”

  “背靠黄河,不仅可以减缓后勤压力,还能让楚公用于护粮的兵马也参与作战。”

  “如此,沮授郭图就不能继续待在东武城,邺城的袁绍也只能引兵出城。”

  “战场,由我等来选择!”

  周瑜不愧在江东征战十年的宿将,虽然是来增援吕布的,但对战场局势的明断能力却不输于吕布。

  而在得知刘标自信粮道不会被侵扰时,周瑜也猜到了刘标的用意。

  必然是派了一支精锐护粮兵。

  若郭图沮授没有选择举兵东武城,周瑜也是认同让一支精锐护粮兵护卫粮道的。

  如今战场局势有了变化。

  再按原计划将精锐用于护粮,就不合时宜了。

  用兵本就要灵活多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没有任何一个主将能笃定可以用一套不需要改变的作战计划来克敌制胜。

  除非对手都是不会动脑子的莽夫。

  吕布看向庞统。

  如今军议决策大部分时候都是由庞统来决定,吕布也越来越享受有外置大脑的感觉了。

  除非庞统的决定已经完全超出了吕布的认知,否则吕布是不会轻易干涉的。

  不用动脑。

  砍就行了。

  这样的打仗方式也是很快乐的。

  庞统心底对周瑜也生了几分佩服,整个对河北的作战部署,周瑜只知道一部分。

  然而。

  周瑜只用一部分的情报就能推测出庞统跟刘标商议出的后手。

  【幸好,周瑜在孙策死后并不能决定江东的军事,否则孟临想在短时间内平定江东和荆州是几乎不可能的。

  身为敌人的时候不好对付,身为同袍的时候意外的让人放心呢。】

  庞统暗暗感叹。

  随即又认同了周瑜的新方案:“如今袁谭已经归降,青州诸郡县或是响应袁谭,或是观望不前。”

  “短时间内,青州已经不需要关注。”

  “我赞同公瑾兄的判断,可以暂时放弃平原国,将大军转移到仓亭津,同时将护粮的桃源军也征调到仓亭津。”

  “转攻为守,引袁绍大军来仓亭津。”

  “就在仓亭津附近,跟袁绍大军决个高低!”

  “一战定乾坤!”

  庞统的语气铿锵有力,听得众人亦是兴奋。

  见庞统和周瑜都决定更改作战战术,吕布也不迟疑。

  一面派人将新的战术方案送往彭城,一面又引大军去仓亭津跟张飞合兵。

  ......

  邺城。

  袁绍一脚踢翻了眼前的桌子。

  “逆子!”

  “逆子!”

  “逆子!”

  大骂三声,袁绍犹自觉得不够解气,更是拔剑将桌子劈成了两半。

  虽然对袁谭这个长子不怎么喜欢,但袁绍内心其实想的是:等袁尚当了嗣子,就让袁谭辅佐袁尚;即便袁绍哪天不幸死了,只要兄友弟恭也不惧刘标曹操。

  袁绍怎么也没想到。

  袁谭会投了刘标!

  只是败了一阵,就投了!

  这让袁绍猝不及防,只感觉如坠云雾中,仿佛所见所谓都不真实!

  哪怕当不嗣子,今后也能封王啊。

  投了刘标,能封王吗?

  显然。

  袁绍对袁谭这个长子不够了解,也无法理解“袁谭向袁尚低头”对袁谭而言会比死还难受。

  袁绍自以为:袁熙能向袁尚低头,袁谭也应该能向袁尚低头,更何况袁谭都是袁基的嗣子了,又不是袁熙这样的庶子。

  看着盛怒的袁绍,田丰暗暗一叹。

  废长立幼,自古以来就是取祸之道。

  袁谭一个嫡长子,忽然变成了袁基的嗣子。

  若袁绍是感激袁基且想将基业让给袁基,让袁谭当袁基的嗣子,袁谭绝不会有半分的意见!

  可这原因却是袁绍偏爱袁尚,这换谁是袁谭都不可能接受!

  再加上。

  袁尚对袁谭一向不尊敬,这更让袁谭对袁尚不满。

  两兄弟别说兄友弟恭了,不刀兵相向就不错了。

  眼下袁谭兵败且没了争夺嗣子的机会,是个正常人都会投一个“不计前嫌”的刘标。

  “明公,如今责怪谭公子已经没了意义。”

  “为了不影响河内的战事,邺城的兵马必须得动了!”

  “张飞如今把守仓亭津,必须优先除掉,否则明公大军前往平原国去打吕布,张飞必会趁机来袭扰邺城和粮道。”

  田丰徐徐的判断了当前的局势,又提出了应对战术。

  田丰并无焦躁之意。

  邺城的三万步骑,本就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而准备的。

  虽然袁谭投刘标令田丰意外,但也仅仅只是意外,还不足以让田丰惊慌失措。

  袁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区区张飞,何足道哉!”

  “就依元皓之言,立即调集大军前往仓亭津,先破张飞,再去取吕布的狗头!”

  “待破了吕布,孤要亲自将那逆子擒回来!”

  袁绍心中怒火难耐。

  比起昔日许攸的背叛,袁谭的背叛更让袁绍感到十分的痛心。

  ......

  河北交战双方,正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

  吕布的战报也如雨点般的传到了彭城。

  看完最新的战报,刘标的嘴角也勾起了笑意:

  “虽然这传国玉玺给了袁绍,但这天命依旧在我啊。”

  “仓亭津,这倒是个不错的战场。”

  虽然一开始的用意是破了青州后直接深入渤海去幽州,但袁绍的应对也有些超出刘标的意外。

  尤其是沮授和郭图都前往了东武城,这让刘标嗅到了不寻常。

  袁谭的投降虽然让刘标初步得了青州,但河北将吏的凝聚力也因袁谭的投降正逐渐变得更稳了。

  逆风战神袁绍模组开始启动。

  也仅仅是有些意外。

  在跟庞统制定作战部署的时候,庞统也是考虑过这种可能的。

  任何一场大战没个十几个预备方案都不能称之为部署。

  只不过。

  通常会选择最优方案。

  刘标轻轻的敲着桌子,眉宇间已经初具王者风范。

  一道道的军令开始下达。

  不仅让赵云张辽引桃源军前往仓亭津,还调回北海的臧霸军走费县前往仓亭津。

  同时又将对曹防线的兵马也全都调回,陆续前往仓亭津。

  各路兵马,虽然不及吕布周瑜张飞三支兵马精锐,但胜在人多!

  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两万步骑!

  同时。

  刘标又派快马去许都,将即将决战仓亭津告知曹操留在许都的荀彧。

  用意不言而喻:决战开始了,别再藏着掖着了,有多少兵马都往河内压上。

  得到刘标传讯的荀彧,再仔细探得彭城兵马调动后,也不再迟疑。

  将原本留在许都提防刘标的兵马也派往了河内,只留了少部分兵马提防刘协。

  不论是刘标还是曹操,都在这一刻将能调的兵马都调用上。

  而在许都的兵马调动后。

  刘标也将彭城的防务和粮草运输都交给了袁涣。

  然后带着凌统等亲卫队前往仓亭津。

  事关成败一局。

  袁绍都要来了,刘标也不能留在彭城。

  兵对兵,将对将。

  魏公对楚公。

  最重要的是:局部军争可以交给大将,决定关键胜负的大战刘标是必须要亲自参与的。

  这也是在军中立威名的关键。

  .....

  河内。

  得到荀彧传讯的曹操,猛地将手中的讯报拍在桌上。

  “袁谭果然降了!”

  “袁绍这蠢货,面对孤和刘标联手,竟然还敢玩二子夺嫡,真是愚不可及。”

  “你要求死,孤也只能不念旧情了。”

  “传孤令,明日挥军强攻,孤要让袁尚知道:袁绍都不是孤的对手,一介孺子如何配与孤争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